首页> >
帝乙也是心中不悦,这样的事情,你偷偷和我说就行了,哪有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透露的,看来此子不堪大用。
若是此事不真,则有损与他自己的名声,若是此事为真,却也是相煎太急,简直就是为了王位不择手段。
子启看到子衍的指责,浑然不惧,他大义凛然道:“子衍,我也是为了社稷黎民着想,若是子受当真不识字,怎可担此大任,若是子受识字,让他当众展示,让大家见识一下,有何不可?”
肖宇清看到子启居然如此说话,对着子启微微一笑,正色道:“大哥,当初我是戏言,岂可当真,我若不识字,父王自然不会立我为太子,你我是兄弟,没有必要非要我当堂写字吧,如此勉强恐怕伤了兄弟情分。”
子启以为他是故意推脱,故意叹息道:“三弟,我也不想如此,然我大商万事要以黎民百姓为念。为了天下苍生,我也是不得已啊,若是三弟让位,不写也罢。”
下面群臣虽然有些不耻子启的行为,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。
甚至于几个老臣,商容、闻仲、黄飞虎等人,都上前请帝乙下旨,让子受当场展示。毕竟这事不是别人说的,乃是大王子所讲,极有可能是真的。
本来不管真假,帝乙都不愿意在群臣面前让自己的儿子出丑,然而有时候他也无奈,不让子受展示一番,无以服众。
他只好无奈的对肖宇清说道:“既然如此,那你就写几个字,让大家看看。”
随后,他语重心长的在对肖宇清,说道:“子受,你可万万不要让孤失望啊。”
肖宇清当然知道,这次事关重大,若是自己当真写不出,那以后必然失宠,就算是帝乙再不愿,也只能让子启当太子;反之,自己一旦写出字来,子启再无翻身机会,以后群臣不会拥护他。
他暗自庆幸,自己当初的决定是英明的,要不是这一年的时间,他还真是文不成、武不就。
但是当下,他哪里有丝毫的畏惧,接过毛笔,在旁边的柱子上,写下了曹植的七步诗,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,本是同根生、相煎何太急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